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十七回 阿瞞晉位新皇帝 張暐飲酒透機密 (1)

關燈
太平公主弄巧成拙,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,心中一腔怒氣無法發洩,向蕭至忠等人怒吼道:“這個嚴善思到底是何方妖人?他第一次向皇兄進言,結果弄了個太子監國;這一次更好,皇兄竟然連皇帝都不想做了!”

蕭至忠臉上尷尬之極,嚴善思本來由姚崇向李旦推薦,還是由他出面找嚴善思說項,並花去公主的不少錢財,嚴善思方才心歸太平公主。不料此事兒結果,卻是如此啼笑皆非。

其實太平公主的這一招委實厲害,其機關算盡,將招數設計得天衣無縫,且為致命一擊。她錯就錯在自己想得過於覆雜,沒有想到李旦如此簡單:當皇帝實在沒有意思,且上天警示,那就趕快離位吧。

以太平公主的脾性,她是絕對不甘心讓李隆基如此輕易登上皇位的。這小子若當上皇帝,今後還有自己的好日子過嗎?而其登上皇位,還是自己推波助瀾而成,太平公主想到此節,心中的窩囊勁兒一下子泛出胸外,別提多煩悶了。

太平公主出門登輦,意欲入宮勸阻哥哥。

李隆基這一段時間謹慎恭順,又大義凜然斥退姚崇和宋璟,果然收到了效果。若非李旦對李隆基相當滿意,他也不會輕言傳位。李隆基看到嚴善思的計策收到反效果,一方面暗自慶幸自己在父皇面前扮演的孝子角色取得成功,另一方面覺得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皇位實屬僥幸,心裏雖萬分狂喜,仍舊保持恭順之態。

李隆基明白,他在此時的一舉一動很多人都在註視著,所以其回東宮後,立刻讓右庶子李景伯擬出辭讓奏書,然後再入宮內求見父皇,要把面子活兒做足做夠。

李隆基入殿後以頭搶地,裝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,竭力要求父皇收回成命,繼續當皇帝。

李旦很不高興,覺得今日當著眾人之面,已然將所有話都說清楚了,李隆基現在依然來鬧,無非使自己的心裏添堵,遂斥道:“你有完沒完?莫非想讓我在此位上熬死了,你方才滿意?”

聽到父皇說出如此狠話,李隆基擡起頭來,說道:“兒臣心裏確實想到,如今監國未久,歷練的時日太短,深恐無能挑起如此重擔。還望父皇憐恤,再給兒臣一些歷練的時日。”

李旦決然道:“不行,這個皇帝我一天也不當了。我意已決,你不可再求。”他停頓一下,看到李隆基依然趴在地上,語聲變得和緩起來,又說道,“你起來吧,坐下說話。”

李隆基依言立起,卻沒有坐下,往前兩步立在李旦的面前。

李旦道:“當皇帝有什麽難的?我此前雖當過幾天皇帝,什麽事兒也沒管過,這一次你和你姑姑把我推上皇帝位,如此就成為皇帝,我實無特別之處可言。三郎,你應該知道我的性子不適合當皇帝,我生性淡泊,不愛多事兒,皇帝卻是一個萬事上心的差使。你來當皇帝,肯定比我合適。”

李隆基躬身道:“父皇的心意,兒臣明白。然兒臣畢竟稚嫩,近來朝野間往往流言四起,顯是一些人對兒臣不服。兒臣之所以不願接承皇位,即為此慮。”

“唉,你說此話確實稚嫩無比。我本為一個散淡的藩王,一旦成為皇帝,立刻威權無比,天下皆服。你以為人心服與不服在乎己身嗎?錯了!他們最重的就是你所在的位置。別看現在有許多人反對,你一旦成了皇帝,他們定然轉為擁護。我知道,人往往在接位與否之時最為難熬,若上位後頓顯太平。”

李旦將李隆基的奏書揚了一下,說道:“我讓尚書省將你的奏書明示百官,以示你的敦誠之意。我知道,這些活兒若不做,天下人又會說三道四。不過你今後在我面前,不可再行推辭。”

李旦既然說到這個份兒上,李隆基便已明白父皇將諸事看得很清楚,自己若再推辭,明顯有些虛偽。他也不能像大哥當初推太子之位那樣絕食明志,因為李旦說過,若繼續讓他當皇帝就是不安好心,要把他往死路上逼。若李隆基苦苦求父親當皇帝,無疑就是違了仁孝之道。

李旦看到李隆基不再推讓,臉上就有了笑意,說道:“如此甚好。我讓司天臺瞧過了日子,你可八月初一登基。年號也要改一改,可名為‘先天’。”李旦登基後,在冊封太子時頭頂有祥雲籠罩,因改元為“景雲”,是時為景雲三年七月。

太平公主恰在此時入殿,看到他們父子二人相對甚歡,遂問道:“皇兄為何如此歡洽?想是你決然離開皇位,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,以致煥發了精神。”

李旦將李隆基的奏書向公主示意了一下,說道:“是呀。三郎剛才入殿又是上書請求,又是哭訴衷腸,惹得我心煩不已。經我一番說話,終於把他勸轉過來,心裏嘛,當然有些輕松。”

太平公主走在路上逐漸平靜下來,她從哥哥的這次表現想其真實心思,大致摸準了哥哥的心思脈絡。她忽然明白,像哥哥上次說過要退位的話,自己一腔心思認為是三郎在那裏搗鬼,估計還是自己想差了主意。看來哥哥確實不願當皇帝,他偏愛安靜地彈琴譜律,再鼓搗些令常人不耐煩的訓詁之學,可以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。想到這裏,太平公主決定入宮後要隨機應變,不可一味勸阻哥哥,因為她這樣做未必能收到好效果。這一次讓嚴善思拿天象說事,實在是百密一疏,獨獨沒有考慮到哥哥的性子,以致局勢急轉直下,現在要亡羊補牢,猶為未晚。

太平公主接過李旦的話頭,臉上滿面春風,笑道:“我在府中聽到此事,起先也覺得驚愕,繼而又覺得如此甚好。既然天象示意,四哥退位又可享受到安靜,三郎年輕有志,大可勵精圖治一番。”

李旦樂道:“原來妹子也讚同呀,如此事兒就好辦了。我原來還想,妹子說不定不會讚成此議呢。”

太平公主嗔道:“此為你們父子之間的事兒,我畢竟為外人,敢說些什麽呢?”

李旦道:“你什麽時候又成了外人了?”

李隆基看到姑姑那言笑晏晏的臉龐,心中忽然有些不安。姑姑素常喜怒不形於色,心口未必一致。遙想自己當初起事後的清晨,姑姑見到自己後也是一臉春風,對自己讚不絕口,然其對自己的芥蒂恰恰是從此而生。她對自己當太子就極力反對,那麽自己即位為皇帝,她心裏會舒服嗎?想到這裏,李隆基躬身道:“姑姑來得正好,侄兒剛才求父皇,遭到父皇的一頓訓斥,甚至說侄兒若不聽父皇言語,就非仁孝之人。”

太平公主笑道:“對呀,你不聽尊長之言,當非仁孝之人,這有什麽好說的?”

“還望姑姑多勸父皇,讓他收回成命最好。”

李旦聞言,心中又有些惱,斥道:“剛才說得好好的,你怎麽又來了?”

太平公主見狀,急忙止之曰:“三郎,你不可再說。這樣吧,你先出宮,待我與四哥說上幾句話兒。”

李隆基躬身告退。

太平公主轉向李旦道:“四哥,三郎如此推讓,可能慮於其歷練甚少,你就不能緩上一段時日嗎?”

李旦嘆道:“唉,你難道不知道三哥當初的事兒嗎?那時候天象示意,我還拉上你一起去勸諫他,讓他早立賢子以避位,奈何他不聽呀,結果呢?他果然暴崩殿中。”

太平公主笑道:“看來四哥堅決傳位,還是有些懼死的味道。”

李旦反問道:“誰不懼死呀,你又能免俗嗎?”

太平公主收斂起笑容,正經說道:“看來四哥這一次堅決傳位,已經無可更改了嗎?”

“不錯!”李旦很幹脆地答道。

“然剛才三郎所言,你也要考慮一下。如今天下未穩,三郎歷練又少,若驟然換位,天下會不會又起波瀾呢?”

“我對三郎說過,人非生來就能當皇帝。我當皇帝,此前可曾歷練過嗎?”

太平公主搖搖頭,說道:“不然。我此前說過,三郎上次誅韋成功,其所恃什麽?其背後無非有你和我站在那裏,天下方能雲集響應,所以順勢而成,你成為皇帝就在情理之中。現在三郎若為皇帝,就如無根無基的浮萍一般,你不能撒手不管啊!”

“那按妹子的意思,我該如何來管呢?”

太平公主緩了一下,然後緩緩說道:“我想呀,三郎可以搬出東宮,進位為新皇帝,然你不可撒手不管,可以逐漸交托權柄,方為穩妥。你還要總領國家大政,由三郎辦些庶務即可。”這就是她剛才在路上想好的招數,既然傳位之事無法更改,那麽你李隆基就當個名義上的皇帝吧,大事兒還要由太上皇親手把持,如此一來,公主還可以如以前那樣到哥哥面前鼓舌,由此影響朝政之事。

李旦仰頭想了一下,覺得妹妹的這個提議很好。若這麽來辦,既順應天意,自己可以避禍免死,又穩妥地繼續控制國家權柄,遂點頭讚許道:“妹子的主意很好。剛才三郎在這裏也說過自己歷練太少,深恐遇事兒處置不當。唉,所謂當局者迷,你若不來,怎麽有這個好主意?”

太平公主甚喜,覺得如此一來,你李隆基無非多了一個皇帝的名號,其他皆照舊,因笑道:“我又敢出什麽主意了?四哥,此事千萬不能讓言官知道,否則他們定會說我惑亂朝政,我就成為你們李家的罪人了。”

其實李旦非常明白妹妹的心意,他雖了解不詳,也知妹妹和三郎一直在明爭暗鬥,他作為哥哥和父親,又是很平和的性子,無法偏袒任何一方,只好用其折中之術來換取兩方的平衡。像姚宋一案,他本來認可了姚宋的言語,並下發了制書,因為妹妹的哭鬧,他不得已將姚宋貶官;再如“斜封官”一事,李旦多讀聖賢之書,深明應罷“斜封官”,不料此事遭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勸阻,他於是只好緩之。

按說太平公主設計天象之術時,其揣測到人皆不願意主動棄權也對,李旦懼死圖靜是為首要,此事若一解決,他當然還會戀棧權位。現在妹妹提出此議,他也樂得順水推舟接受。為示大度,李旦決定再為兒子擴大一些權限,說道:“你為李家女兒,當然為李家之人。這樣吧,今後三品以上官員除授及大刑還要奏知於我,其他的就由三郎來處理吧。”

太平公主果然亡羊補牢,算是挽救了此前一塌糊塗的頹勢,由此心中竊喜。

八月初一,李隆基的登基典禮如期舉行。一應繁文縟節,這裏也不一一細表。

李旦從此被尊為太上皇,自稱為朕,命曰誥,每五日一受朝於太極殿;李隆基自稱予,命曰制、敕,每日受朝於武德殿。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於太上皇,其餘政事由皇帝處理。

年號改元為先天元年,並大赦天下。

李隆基從此成為皇帝,實權雖集於父親之手,然其名義上大有好處。其正妃王氏一躍成為皇後,兒子們也成為親王。像趙敏也成為麗妃,其兒子嗣謙今年不過六歲年齡,也被封為邳王。

所謂新皇須有新氣象,朝中百官自然也要調整一回。可惜李隆基雖為皇帝,三品以上的官員除授依舊由父親當家,太平公主應該鼓舌不少,最後朝中百官的除授明顯不利於李隆基。

崔湜檢校中書令;劉幽求為左仆射、同中書門下三品;魏知古為侍中。這三人執掌三省,按例皆為宰相職。

其他四位宰相職人員為:竇懷貞為右仆射兼禦史大夫、平章軍國重事;郭元振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;蕭至忠為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;岑羲以吏部尚書、平章軍國重事。

七位宰相中,四人皆為太平公主的忠實黨羽,魏知古貌似中立,傾向公主的成分還是多一些,李隆基的人無疑居於絕對劣勢。

其他朝中官員中,太平公主的黨羽占其大半,太平公主經此一役,在朝中絕對占據了主動。

從安排朝中官員這件事兒上,可以看出李旦絕對是一個聰明之人。他明確得出妹妹與三郎一直在暗中對峙的結論,他也就從一開始平衡雙方利益轉化制衡,這樣使得他們雙方勢均力敵,誰也奈何不了對方,結果都要到李旦面前爭取支持,李旦由此可以游刃有餘坐享權柄。他將權力安排得很巧妙:三郎為皇帝,當然位高權重,那麽就需要把妹妹的人授以重位,如此兩者就可以制衡了。

且說劉幽求現在政事堂議事,愈發變得無足輕重。李隆基雖當了皇帝,畢竟有名無實,所以其他同僚沒有把劉幽求這個皇帝的親信瞧在眼中。政事堂每每議事的時候,例由崔湜主持,無論從資歷還是出身門第,以及文名才氣,劉幽求無法與之相比,加之崔湜少了蕭至忠的城府,往往話語犀利直指,數次讓劉幽求當場下不來臺。一旁的蕭至忠雖話語不多,太平公主的黨羽隱隱將之奉為首領,他間或慢悠悠地說上劉幽求一句,可謂綿裏藏針,噎得劉幽求半天也緩不過勁兒來。

尚書省為國策的執行部門,其所轄六部政務駁雜。劉幽求以小吏之身一下子晉升高位,沒有豐厚的從政經驗,難免顧此失彼,一時錯謬甚多。蕭至忠冷眼旁觀,指使禦史臺的親信接連上疏,指責劉幽求的錯誤。李隆基見到上疏,也不能置之不理,就在朝堂上當眾申斥劉幽求數回。

李隆基和劉幽求明白,這是公主的黨羽設下的套兒,既可使他們心裏添堵,又能遍造輿論,為下面的大動作鋪墊。事兒很明白,郭元振極得李旦信任,所執掌的兵部又是其熟悉的事務,令蕭至忠他們一時找不到好借口。如此一來,劉幽求就成為他們攻擊的焦點。

劉幽求很郁悶。自己處置政務確實沒有很好的積澱經驗,與蕭至忠這幫老官僚相比,自己確實相當稚嫩,實在找不到反擊的好辦法。

他曾經數次找到李隆基,敘說自己的處境和苦悶。李隆基此時初登皇位,一邊有姑姑瞪大雙眼在那裏盯著,身後還有實為皇帝的父親在宮中坐著,他也不敢輕舉妄動。李隆基勸劉幽求多學理政經驗,以勤補拙,如此而已。

劉幽求於是更加郁悶。

人一旦陷入某種困境時,往往用自己最拿手的利器來解困。劉幽求所恃的利器為何呢?他先勸桓彥範誅殺武三思未成,此後成為李隆基的主要謀士誅韋成功,則其所長為“謀”。

這日晚間,劉幽求將張暐召入府中飲酒。

張暐現為宮門郎,負責宮門的守衛。此職務雖非軍中之職,然宮中守衛之事皆須其從中調度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張暐畢竟與劉幽求是老熟人了,其入府後並無拘束,入席後即自斟自飲,很快有了微醺之意。他乜斜著眼睛向劉幽求道:“劉兄,好久未如此暢快了。殿下自從成為太子,現在又為皇帝,能見上一面都很不容易。遙想那時在其府中飲酒找樂,何等暢快,這樣的時候估計再也不會有了。”

劉幽求笑道:“人境遇不同,其處置之道也會不同。他那時為郡王,當然可以呼朋喚友,現在成了國君要面對天下之事,哪兒有閑暇時候?”

張暐搖搖頭道:“唉,國君?你我心裏皆如明鏡似的,他這個國君實在名不副實。哼,天無二日,民無二主,現在再加上一個太平公主,天下豈不是有了三個主人了?”

人皆有私,這幫跟隨李隆基起事的功臣,現在官至重位,猶不滿足,日日盼望李隆基成為真正的皇帝。

劉幽求嘆道:“你說得不錯,誰料想會有如此局面?唉,其實他自己不說話,我想也難受得緊。只不過外號為阿瞞,這份鎮定功夫比你我要強多了。”

“是啊,我曾與麻嗣宗一起聊過,殿下成為太子之後,鋒芒盡斂,日常聽不到他的聲音;現在當了皇帝,愈發畏畏縮縮,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兒。劉兄,莫非位置越高,話語就要越少,心裏也要戰戰兢兢嗎?”

“那是,位置越高,出語愈要謹慎。你與蕭至忠接觸多嗎?”

“不多。這個老賊整日裏笑模笑樣,顯得一團和氣,心裏肯定都是壞水。”

“對呀,這種人在官場裏廝混一生,可謂深谙官場之道。此人惜語如金,每說出一字一句,皆是深思熟慮而成。知道嗎?我現在政事堂不敢聽他說話,他每每對我說話,臉上笑容可掬,然話頭後面的意思你需要咂摸數遍方能悟出。唉,這確實為一種能耐,我與之相比,還要多加歷練。”

“哈哈,聽說劉兄在政事堂沒少吃虧。這也難怪,我們私下曾多次議過,誰讓人家人多勢眾呢?”

劉幽求默然。

張暐又問道:“劉兄,我與麻嗣宗聊天時也感到奇怪。公主到底有何能耐?她在太上皇面前說話管用,而聖上卻不能呢?”

劉幽求搖搖頭,依然不語。他當然比張暐能知內幕詳細,然他知張暐向來為粗豪的脾性,若向他說知,萬一他無心說了出去,事情很為不美。

張暐見劉幽求不吭聲,又問道:“劉兄,你把我召來,不會僅僅讓我飲酒吧?”

劉幽求微微一笑道:“除了飲酒,我還想打聽一點事兒。”

“嗯,你說吧,我知無不言。”

“我問你,如今北門四軍還是我們自己人在實際控制嗎?”

“當然。從名義上來說,原來禁軍由宋王兄弟們控制,說起來還是姚崇辦了好事。當時太子監國之後,姚崇向當時的皇帝進言,為防禍亂,不許諸王兄弟親典禁兵,因罷諸王兄弟兵權,禁軍例由皇帝親自指揮。然皇帝當時什麽事兒都不想管,太子當時監國,事兒就落在他的頭上。姚崇最巧妙的地方就在於,讓薛王兄弟為東宮左右衛率,這樣控制禁軍的實際還是他們兄弟。太子成為皇帝後,該指揮權就順勢而成了。”

劉幽求點頭道:“我知道。”張暐這一番亂七八糟的話讓一般人摸不著頭腦,劉幽求作為局中人當然明白其含義。李隆基事變之後,李旦接受太平公主的建議罷其兵權,讓李隆基的其他兄弟分掌禁兵之權。李隆基後來當了太子,又被命監國,姚崇和宋璟認為李隆基今後當皇帝是水到渠成之事,他們於是說通李旦罷諸王兄弟兵權,使此權歸於皇帝。然李旦不視事,遂建議李隆範和李隆業為東宮左右衛率,由此兄弟二人職掌禁軍。如此一來,李旦非常放心,這兄弟二人又是李隆基的下屬,也有指揮禁軍的名義。

張暐又道:“二王得了聖上的言語,由葛福順、陳玄禮、李仙鳧、麻嗣宗、王崇曄實掌北門禁軍之權,正所謂如鐵桶一般。”

劉幽求道:“我有一個想法。譬如讓你帶領數百人,先去拿下太平公主,再將其黨羽一網打盡。你行此事時,北門四軍及南衙軍會幹涉嗎?”

“嘿,南衙軍有幾個人毛?他們把把門也就罷了,能當什麽事兒?北門四軍由自己人控制,只會幫忙,不會添亂。劉兄,你這個想法當真嗎?”

“只是一個想法而已,我叫你過來,正想商議此事。”

張暐一拍大腿,說道:“此議好哇!劉兄,你真是一個智計百出的好軍師。早該這樣了。我敢打包票,讓我帶領數百人辦這些事兒,如同探囊中取物,不過兩個時辰,事情就辦完了。我問你,陛下知道這個想法嗎?”

“他尚不知道。你既然說可行,我這幾天就單獨進宮找他談一談。”

“好哇,我等你的回話。早該這麽辦了,如此就少受一些鳥氣。”

奇謀秘計是為劉幽求的強項,其在無奈之間,心思就順勢偏向這裏。

李隆基這日在武德殿裏接受群臣早朝,又在那裏處理日常文牘,一直忙乎到近午時分,方才起身出殿。

他意欲舒展一回,遂信步向後殿走去。高力士此時也隨他離開東宮,升任內仆丞,緊隨其身後以為侍候。他們行至趙妃所居殿前,就聞殿內傳出喧笑聲音,李隆基轉頭問高力士道:“趙妃殿中有何人在此,為何如此喧嘩?”

高力士道:“趙妃平時與人交往不多,崔令夫人與女兒善詩文,趙妃曾將她們召入談論曲詞數回,估計今日又將她們召來了。”

李隆基聽到崔湜的夫人入宮,眉頭微皺了一下,問道:“她們入宮,可是你替趙妃介紹的嗎?”

“稟陛下,非是小人牽線,卻是趙妃之兄介紹而來。”

“嗯,我們入內瞧瞧去。”

趙妃她們聞聽李隆基入殿,急忙起身跪迎。李隆基令她們平身,待他瞧見崔湜夫人和其女兒的面貌時,竟然有些呆了。

崔湜夫人生得唇紅齒白,膚色白皙,豐腴肉嫩,一張如鴨蛋似的粉臉上,因為飽讀詩文顯示出鎮定清新的氣質,再與柔媚溫婉的風情相映,周身煥發出奪人魂魄的定力。以李隆基的閱歷,其艷麗的面貌僅有安樂公主可相伯仲,而其淡定儒雅的氣質又優於安樂公主。再看其女兒,身材面貌實在酷似其母,只是略瘦一些,面貌稍嫌稚嫩,其身上又添加乃父的飄逸俊朗氣質,更顯迷人。

趙妃稟道:“陛下,妾今日覓得一曲詞,稍顯粗糙,因請崔氏母女入宮修飾。”

李隆基回過神來,點頭讚道:“哦,崔氏家學淵源,由她們來修飾,那是不會錯的。”其心中感嘆道,崔湜夫婦僅從形貌上而言,實在是人間至品,夫婦二人又談詩論文,確實為神仙美眷。然崔湜素愛趨炎附勢,不惜獻身得寵,這份下乘的品德與其才貌相映,實在讓人心生感慨。

那一霎時,李隆基的心中竟然產生綺麗奇想,他有了將崔氏母女兼收並蓄的念頭。要知李隆基曾以浮浪風流兒郎的名聲享譽京中,獵艷為其拿手之事。其謫居潞州猶不能閑著,歌女趙敏於是成了今日的趙妃。是時朝野之中對男女之事甚為寬容,李隆基以皇帝之尊若瞧中某個命婦,將之召入宮中成就好事,那也是尋常之事。

只是李隆基自潞州回京後,他的心思一直在忙於大事,沒有把女色掛在心上。何況,崔湜與姑姑打得火熱,李隆基說什麽也不敢將崔氏母女攬入懷中,以授姑姑之柄。所以,剛才的念頭僅是一閃而過,再也無影無蹤。

崔氏夫人盈盈拜道:“陛下,賤妾雖薄識詩文,畢竟庸陋,皇妃修飾一說,賤妾實不敢當。”

李隆基聞其聲音若鶯啼鸝囀,心裏又是一陣微動,遂笑道:“你不可太謙,趙妃唱詞猶可,至於這作詞嘛,就有些欠缺。予閑暇時候,可為之修飾,如今百忙之中,就無暇顧及了。”

崔氏美目顧盼,說道:“如今坊間猶唱陛下所制之詞曲,其詞綺麗工整,其曲頓挫有致,賤妾唯心慕之。”

李隆基正要作答,這時一名太監入內稟道:“陛下,劉仆射欲入宮求見。”

李隆基道:“讓他入武德殿等著。”他又轉向趙妃、崔氏道,“你們悄聲商討即可,不得喧嘩擾人。”

趙妃等人齊聲答應,然後跪送李隆基出殿。

李隆基出殿後對高力士道:“你告訴趙妃,今後不許再召崔氏入宮。”他此時隱隱覺得,崔氏若今後頻繁出入宮禁,是一件不妥當的事兒。

高力士答應了一聲。

李隆基將劉幽求領入側殿裏說話,他知道太平公主的耳目甚多,遂令宮內的太監宮女不得近前,另讓高力士立在門外看守。

劉幽求沒有廢話,說話直奔主題,將與張暐所議說了一遍。

李隆基聽完後沈思片刻,然後問道:“這個主意由誰首倡?”

“由臣首倡,召來張暐,主要想問詢一些細節。”

“嗯,這不失為一個辦法。我此前也想過數回,然目標為姑姑,此事就要萬分審慎。你想過沒有?姑姑與韋氏相比,兩者的差別很大。韋氏倒行逆施,人神共怨,姑姑卻大不相同。姑姑擁有廣大黨羽不說,就是在民眾眼裏,也沒有多少惡感。她前段時間遷居蒲州,人們甚至予以同情。再說了,父皇對姑姑也是親愛有加,為此我又犯了躊躇。”

“陛下的意思,眼下時機未到?”

李隆基嘆道:“不錯,你說的這個法兒,非到萬不得已之時方可施行。”

“然如今太平公主咄咄逼人,她的那幫黨羽也漸成氣候。譬如臣在朝中位至左仆射,甚至沒有說話的機會。長此以往,那如何可以?臣實在替陛下憂心不已。”

李隆基笑道:“劉兄,有時候謹守本分低調行事也不失為一種辦法。姑姑步步緊逼,我被動應之,結果父皇先令我監國,繼而進皇帝位,不是一樣能達到效果嗎?”

劉幽求搖搖頭,心想吉人天相,李隆基的所得實屬僥幸。太平公主的兩次淩厲進攻,本來志在必得,不料遇上李旦這樣一個特殊的人兒,事情結果也就在走向反面。劉幽求想到這裏不以為然,說道:“被動應之?陛下,僥幸的事兒不會常有,諸事還須謀之。臣以為,太平公主現在的目標在於想法把臣排擠出朝中,她此後既能控制朝中重臣,又善得太上皇言語,如此就把陛下徹底架空,甚至會想出廢黜陛下的陰謀。陛下,若不主動出招迎之,禍日恐怕不遠。”

李隆基何嘗不明白眼前的局勢?他不過心中有數,不願明說罷了。他現在愈發明白,姑姑之所以能在朝中長袖善舞,歸根到底,還在於父親以太上皇的名義掌控大權,姑姑於是有恃無恐,自己不過一個兒皇帝罷了。他心中明白,要想去姑姑之勢,必須劍指父親!

然他現在委實不能,他需要等待時機。

李隆基沈吟片刻,然後緩緩說道:“劉兄,你今日說的這件事兒,眼下時機未到,不可行之。然此為最後致命一擊,也不可廢之。你可隱秘籌謀,將細節做得更細。”

劉幽求點頭答應。

李隆基又囑咐道:“你今後不可再與張暐議此等事兒,你還不知道此人的脾性嗎?其口無遮攔,就愛圖個痛快。那次起事之時,我一直等到動手之前方告知其詳細,正為此慮。”

劉幽求道:“他畢竟為宮門郎,有著得天獨厚的方便。”

李隆基斷然道:“他可以與事,然不可預事,你明白嗎?”

劉幽求沒有把李隆基的話謹記在心,其出宮時恰好遇到張暐。張暐看到劉幽求獨身入宮,料定是稟報他們一起商議的事兒,遂把劉幽求拉到角落悄悄問詢。劉幽求沒有多說,僅說了一句:“聖上說此事可以從長計議。”張暐見李隆基沒有拒絕此議,心中大喜,認為自己又可建奇功一件,如此就潛伏著極大的禍胎。

劉幽求走後,王琚恰好進入宮來,其與劉幽求行了個照面,遂相互寒暄一番。李隆基當了皇帝,也想在朝中培植自己的親信,遂在李旦面前大說王琚的好話。王琚進入東宮不過一月,李隆基就在自己的權限內擢王琚為太子舍人,兼諫議大夫,從而以九品官員之身一躍成為正六品官員。李旦此時掌控著三品以上官員的授任,基於平衡的考慮也答應了李隆基所請,於是王琚被授為中書侍郎,此為正三品官員。

王琚得遇李隆基,數月之間從庶民之身一躍升為三品大員,可謂殊遇尤重。兩人數月之間,說話也愈益隨便起來,李隆基專門交給王琚一個牌子,其入宮之時舉牌即入,免去了入宮時的許多麻煩。

王琚入殿後與李隆基敘話一回,然後說道:“臣剛才看到劉仆射匆匆出宮,他所來何事?”

李隆基不願告訴其實話,淡淡說道:“沒有什麽要緊事兒,無非對其他宰臣擠兌他訴一些怨氣罷了。”

王琚嘆道:“是啊,劉仆射的日子現在很難過,他幾可成為政事堂受屈的主兒。崔湜在我們面前,每每提起劉仆射,除了不屑一顧,甚至還會辱罵數句。他應該知道劉仆射系陛下的人兒,又知臣系陛下擢拔而來。他如此無顧忌,當然以為太平公主遠較陛下勢大。”

李隆基頓時默然。

太平公主眼看朝中事兒漸順,心裏輕松無比,遂囑崔湜率領其兄弟在“未艾居”中相聚。事罷之後,公主就將其他人趕走,獨留下崔湜侍寢,其赤身枕在崔湜的臂膀之上,很快就沈沈睡去。

崔湜卻無法入睡,身子又不敢亂動彈,只好眼瞅著屋頂來打發時辰,如此時辰過得非常之慢。崔湜如此熬到子夜時分,就聞門外有一陣響動,繼而有人輕叩木框,輕聲喚道:“公主,蕭大人有急事來訪。”

崔湜明白蕭至忠深夜來訪,定有非常事兒,遂輕搖臂彎處的公主頭顱。太平公主睡得很沈,崔湜搖了好一陣方才將其喚醒。她瞇著眼睛,斥道:“睡得好好的,發什麽癔癥?”

“公主,蕭至忠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